慢性腮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备受争议的共餐文化,大家支持改进 [复制链接]

1#

“吃了吗?”

这是在中国熟人见面打招呼的习惯用语,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吃饭都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下班回到家,爸妈炒好菜放在餐桌上,大家端着碗一起夹菜,吃饭时聊聊今天发生的事,家庭氛围其乐融融。同事聚会的时候,一盘盘热腾腾的菜端上来,十几双筷子一起抢光,大家在一次次的吃饭中建立起深厚友谊。接待客人时,不仅要端茶倒水,热情好客的主人还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辣椒炒肉、水煮鱼、红烧肉、炒青菜,一双双不同的筷子在菜里不分彼此地飞舞。

如果这时候有人提议说:不如我们用一双公筷吧!

“矫情!”“就你金贵!”“都是自己人,怕什么?”一个个白眼满天飞,甚至下一次的聚餐名单里就没有你了。

在中国,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顿饭,就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聚餐的概念是深深根植在我们的文化习惯里的,如果你没有参与“吃饭”这项最有人情味的聚会,那么你一定不合群。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咱们认真的思考,共餐吃饭真的好吗?它是不是有危害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比如幽门螺杆菌——这种“长”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元凶,是人类患上胃癌的头号杀手。它非常容易通过唾液、食物和餐具进行传播,感染者如果跟别人合餐,很可能不知不觉间就把健康人传染了。

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目前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高达50%左右,每两人中可能就有一人感染,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

同餐共饮的习惯导致中国人的肝炎患病率也非常高。比如典型的消化道传播疾病甲型肝炎,最容易通过体液和分泌物感染健康人。

容易通过合餐进行“口-口传播”的,还包括各种引发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细菌和病毒:甲肝、戊肝、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伤寒、肺结核……。

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现在正进入了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之后又传出“三文鱼携带病毒”的新闻,导致生鲜产品风评被害,大家更是在“吃饭”上小心翼翼。

为了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全国各地纷纷发起了推行公筷公勺的倡议。6月5日,南昌也发布了“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议书,其中除了倡导市民们应该进行分筷制,还特别提到“餐饮服务单位应自觉遵守餐饮行业规范,主动提供公筷公勺,餐具严格消毒……”

之后,小编和朋友来到南昌市的几家餐馆吃饭时,也并未发现餐馆提供的“公筷”,可见人们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中国人是不拘于分餐这样的“形式主义”的,自然也不会自找麻烦的去使用“公筷”。

习惯是养成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观念的改变是第一步,只有先认识到共餐的弊端,正确认识分餐的的饮食习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们对于“公筷”的偏见。

但是不得不说,传承了千年的饮食文化是有自身的文化基础的,如果分餐吃饭,也少了一丝热闹和烟火的味道,吃饭好像也变了味。

那么大家对于中国的这种饮食文化有什么看法呢?你们会支持使用公筷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