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英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恩施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春季常见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方式传播。托幼机构、学校等地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因此,掌握足够的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至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可因接触水痘病*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潜伏期为14至21天,以14至16天多见。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孕妇患水痘时,胎儿可被感染。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至2日后,躯干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并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水痘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p>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需接种2剂次。1至12岁儿童,满1周岁接种第一剂,满4周岁接种第二剂次;1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2剂次,2剂间隔6至10周。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包括
/p>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午晚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且不少于病后14天方能复学。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至7天,多为2至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至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主要并发症有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心包炎,老年人等高危人员可因流感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入院,甚至死亡。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3至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病*排*时间可超过1周。
流感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警惕。
主要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包括
/p>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己必须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流感和感冒的区别为: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属于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由各种病*引起,包括鼻病*、呼吸道合胞病*等。而流感则是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起病急,伴发热(多以高热为主,常达39℃)、头痛、全身酸痛、疲乏等症状,全身中*症状显著(可影响正常工作),也可伴发咳嗽、流涕及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流感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一旦有病例出现,常迅速传播。感冒的症状没有流感严重,但比较多样化,以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如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一般患者少有高热,全身症状不显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为腮腺炎病*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胀带有疼痛感为其特征,多数患者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感。少数病人脑膜、肝、心、胰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此病潜伏期一般平均为18天,多数患者先发现耳下部腮腺肿大,也有的患者先出现发热、身体不适、食欲不振,过数小时或2天后发现腮腺肿大,2至3天达高峰,肿胀部位有疼痛,开口咀嚼时更明显,颊内腮腺管口可见红肿,肿胀可持续4至5天,以后逐渐减退,整个病程约7至12天。
主要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活疫苗(MMR)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全程接种2剂次,分别于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此外,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患者必须隔离,直至肿胀完全消退后一个星期方可解除。
2.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需煮沸消*。
3.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活动。
5.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药物。
主要预防措施:
感染EV-A71型肠道病*容易发展为重症,因此接种EV-A71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除此之外,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
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方法及措施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常见的春季传染疾病后,我们可以遵循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的原则来预防春季传染病。
1.接种疫苗,免受感染。
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者抵抗力差的人,可以到当地接种门诊接种某些疫苗,使身体产生病*抗体,避免病*感染。
2.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
春天要注意空气流通,可以通过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于教室、会议室等人员聚集的场合尤其要注意。此外,不要到集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浊的场所去。
3.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糖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并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4.加强锻炼,提高体质。
除了通过饮食调理补充营养外,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到郊外、户外慢跑、做操、打拳等,呼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强身健体。当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千万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免疫力下降,适得其反。
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不干净的毛巾擦手),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生吃海鲜肉类食品。一旦出现发热等病症,及时就医。
6.适当消*,远离传染源。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不去传染病流行的地区。医院,最好戴上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若家中有已感染的病人,则要对其用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如用含氯消*剂喷洒、擦拭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在日光下晾晒衣被,通过紫外线进行杀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