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腮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连疾控中心重要提醒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随着五月气温升高

一些疾病又到了高发期

适逢“五一”小长假

人员流动性增加

大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

持续做好新冠肺炎防范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等虫媒疾病的预防。

此外,五月也将是布病的高发季,提醒养殖户注意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常见症状有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受境外疫情影响,我市始终存在发生输入病例以及由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可能性。提醒广大市民继续提高警惕,要始终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手卫生、做好健康监测、做好饮食卫生、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等重点防控措施。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垃圾分类投放等。出入人群聚集或室内密闭的公共场所时,全程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的安全社交距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均衡膳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02

选择出游的市民,合理选择出行地区。出游前提前查询好当地的防疫政策,遵守当地交通、景区、住宿、餐饮等经营单位疫情防控措施,妥善保管好票据,以备查询。尽量错峰出游,避开人群聚集高峰时段。

03

市民做好日常自我健康监测,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不适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发热门诊就诊,如有外出及时告知发病前14天旅游史、居住史,以及与有症状病例的接触史等。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可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容易在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目前,我市仍处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水痘有哪些症状?

水痘发病较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在1-2天内即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的发疹情况。皮疹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预防措施

01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建议12月龄以上水痘易感者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目前水痘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由市民自愿自费接种。

02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如突然发热,体温>37.5℃(部分水痘患者并不发热),并出现皮疹、疱疹,应及时就医。

03

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与其他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保持充足睡眠,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晒太阳,经常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患病后如何处置?

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同时,防止易感儿童及孕妇接触病人。

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周期性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早期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眼结膜炎等,部分患者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是麻疹的典型表现,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头面部开始像全身扩散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麻疹的典型特征。

预防措施

01

对病人应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方可接触易感者。

02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麻疹类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的接触传播。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以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受到感染。

5月,随着气温的上升,我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

预防措施

0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02

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海鲜类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03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04

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05

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06

经常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奶瓶、奶嘴等入口物品。

07

6月龄至5岁的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5月为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高峰期,多发生在鼠出没的农舍、仓库、农贸市场及环境较差的场所。

流行性出血热有五种传播途径

●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感染;

●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预防措施

01

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及时清理环境,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02

注意饮食卫生,被鼠类咬过或被其排泄物污染过的食物一定不要再食用。

03

高危人群可以接种疫苗预防该病,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

04

一旦医院就诊。

布病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以及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经受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感染,还可通过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此外,食用含菌的乳类、水和食物也可引起感染,最后还可通过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实现呼吸道传播。

布病有哪些症状?

人体感染布鲁氏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约1-3周)后开始发病。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一年之久。

布病多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起病大多缓慢,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多汗亦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还可见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预防措施

养殖户等职业人群

01

对饲养的牲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畜间布病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

02

引进牲畜时,一定要做好检疫,防止引进病畜。

03

发现病畜,要及时通知疫病部门,并配合其对病畜进行淘汰和捕杀。对病畜用过的棚圈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净化。打扫畜圈时,要戴口罩,防止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灰尘。对病畜流产物,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地丢弃,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拿,要带上橡胶手套,处理完要用消毒剂洗手,并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市民的日常防护

01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牛羊肉,不喝未加工的奶类。

02

吃涮锅、铁板或烧烤时,一定要待肉熟透了再吃。

03

现挤的新鲜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饮用。

04

饭店、家庭用的刀、案等,要生熟分开,切了生肉的刀、案等要用热水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肠道类传染病预防小贴士

01

勤洗手。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02

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03

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也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比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如果一定要吃,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03

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04

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05

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06

有病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原标题:《大连疾控中心重要提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