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腮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生活知识传染病防护知识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http://www.bdfzkyy.com/
                            

传染病防护知识

(一)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2种。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10种。

卫生部年把手足口病放入了丙类,年把甲型H1N1流感纳入了乙类,《最新法定传染病法》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共39种。

(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传染病及分类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分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等;血液性传染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接触类传播:性病、狂犬病、鼠咬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寄生虫类传染病: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包虫病、丝虫病等;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等。

(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传染病管理:感染传染病的人,医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痊愈才能出院或离家;对于感染传染病的动物,控制在一个区域内,必要时进行捕杀、焚烧、深埋。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染病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在公共场所及家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对局部空气进行消毒;理饮食,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措施和特异性措施。非特异性措施包括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卫生习惯;均衡营养;改善居住条件等。特异性措施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被动免疫通过给易感者注射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抗体,达到迅速、短暂的保护作用。而主动免疫则通过注射(或服用)某种传染病的疫苗、菌苗或类毒素,使易感者体内产生免疫力,在我国通过在本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预防传染病,二类疫苗如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腮腺炎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等。

(四)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

性传播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性行为而感染并传播的疾病。病种:主要有梅毒、软下疳、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毛滴虫病、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预防方法:洁身自好,严肃对待性行为;多个性伙伴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夫妻都染上性病时,要同时治疗;外出旅游时,洗浴时,上厕所时,注意用具的清洁、消毒。发现感染性传播疾病,及早治疗。

(五)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血液传播性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不洁注射、输血而传播,也包括母婴传播即在产婴过程中,由母亲的血液传给婴儿。也包括唾液、体液的传播。病种: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忠告: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也可能通过性传播途径而传染。注意不要共用注射器、输液器;注意医源性感染,除注射器外,还有如针灸针、牙科器械、手术器械、刺血针等。预防方法:不要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到医疗机构诊治时,医院的器械消毒安全性;尽可能不输血,必要输血时,请医院保证血源的安全;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同性恋者(男方)更要使用;接吻时注意不要进行唾液交换;握手、拥抱、跳舞、谈话不会传染血液传播性传染病;如已发生了与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密切接触,应去疾病预防机构采取必要的预防补救措施。

(六)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所谓呼吸道传染病就是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也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感染的疾病。病种:常见的有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军团病、肺结核等。还有不常见的如禽流感、SARS(非典型性肺炎)等。预防方法:居室和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医院时,或去看望病人时要戴口罩;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结核病必须到当地指定诊治场所,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有疫苗,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七)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肠道传染病又称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病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出血性肠炎、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忠告: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缺水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可能会有传道传染病的流行;不卫生的饮食场所很可能会感染,聚餐、会餐、野外用餐、红白喜事就餐,都有感染肠道传染病的机会;腐败变质、过期食品、喝生水、吃生蔬菜、不煮熟的食品都有可能感染。预防方法:尽可能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直到无传染性为止。凡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开使用和保管。在集体单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开、厕所分开、饮食隔离。炊事员、保育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当查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时,要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搞好公共场所卫生,灭蛆、灭蝇、灭蟑螂、灭鼠工作。加强水源管理。设立无害化厕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人厕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应消毒;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伤寒、副伤寒疫苗等);医院肠道门诊或传染病院诊治。

(八)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8.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9.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原标题:《传染病防护知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