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因为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无法正常的接受教育会让孩子产生很消极的情绪,很多孩子会变的胆怯,自卑,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况。
儿童听力损失是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了听力损失为什么要及早干预?
儿童听力损失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一般来说造成儿童后天听力损失的原因大致分为疾病引起的听力损失、外伤引起的听力损失、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等。
1、先天原因:孩子出生时就有,大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或母亲在怀孕时受到风疹,麻疹,疱疹等病毒感染,或者使用氨基糖疳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或母亲在妊娠期间酗酒,吸毒,使胎儿的内耳和听神经受损,另外在母亲怀孕第四周到二十八周时,胎儿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时期,突发性的噪声或者不正确使用胎教音乐(超过60分贝)都可影响胎儿听神经的发育。
2、后天原因:
*中耳炎导致的听力损失,中耳炎是导致儿童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普遍原因。
*传染病导致的听力损失: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在发病后若未得到系统治疗,则可能遗留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使用耳毒性药物导致的听力损失: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水杨酸类止痛药,利尿药,抗癌药等,常见的耳聋性化学制品如:铝,磷,砷,苯等。
*自身免疫问题导致的听力损失:多发于青少年,双侧同时或先后出现的非对称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婴儿长期受到噪音的刺激,可产生生进行性听力减退。
儿童有了听力损失为什么要及早干预?
在儿童发展中,有一个“关键时期(CriticalPeriod)”理论,核心概念是:大脑可塑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且出生后的前三年又以语言的发展学习最为关键,在出生后前六年可以说是可塑性最佳的时机。这个理论同时也能说明为什么长大成人之后,我们对于知识及新知的学习会相对力不从心。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听损儿童而言非常重要也应当被重视,尽早戴上助听器就像是将原有的听觉“还”给他/她,方能尽早让孩子跟上脚步。
目前针对听力损失儿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佩戴助听器,另一种是手术植入人工耳蜗。佩戴助听器是指助听器将外界声音进行放大,利用儿童的残余听力进行聆听。人工耳蜗是在儿童没有残余听力的情况下,用人工耳蜗代替原有的耳蜗功能对听力进行重建。两者至大的区别是,助听器是听力补偿,人工耳蜗是听力重建。一般来说,有残余听力选择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听力损失极重度佩戴助听器效果很差或者无效者选择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
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需要一系列术前评估及医学检查,较为复杂,医院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