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夏季本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
让家长和孩子们对大自然更敬畏,
更热爱;
对病*细菌了解更多;
对戴口罩,勤洗手,
少聚集更清晰了!
夏季天气热,雨水多,
坑洼的积水加速了蚊虫的孳生,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登革热、
食源性疾病等传染病开始猖獗起来了!
所以我们除了防新冠,
还要多多注意防季节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
[疾病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防病指引]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消*:清洗、消*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打疫苗: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型别,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疾病知识]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一种肠道病*传染病,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征不仅有发烧、流涕,而且还伴有口腔内出现白色小疱疹的症状,有时容易让家长误认为是手足口病。区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看孩子的手脚有无疱疹,手脚有疱疹的是手足口病,而疱疹性咽峡炎仅有咽部及口腔黏膜发生疱疹。
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消失后一周内仍有传染性,也就是说患儿症状消失后一周内仍具有传染性,因此建议托幼机构应隔离患病儿童两周以上。
[防病指引]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消*:清洗、消*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登革热
[专家提醒]
当前我省已进入汛期,气候条件更适合蚊虫生长繁殖,蚊媒密度逐步升高。我省6月发生登革热本地疫情的风险升高。
如出现发热、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等不适,尤其是从东南亚、南美国家来粤返粤后发病者,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活动史。
[防病指引]
清积水
花瓶和水养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彻底冲洗瓶底和根部,尽量将水培植物改为土培。
避免使用花盆托盘,以防积水。
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及时处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堆积杂物和废弃容器、闲置容器。
清理垃圾树叶,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避免楼顶反梁积水。
灭蚊虫
家庭灭蚊首选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
可使用蚊香,按使用说明驱蚊灭蚊,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也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使用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前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喷洒完毕先关闭门窗0.5~1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性,家中使用务必注意安全,不让婴幼儿接触,如不慎喷到皮肤,要及时清洗。
防叮咬
居家应安装防蚊纱窗纱门、挂蚊帐,这是预防登革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
在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喷、涂抹蚊虫驱避剂(如避蚊胺、驱蚊酯等)。
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食源性疾病
[专家提醒]
6月,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将有所增多,在学校陆续复学的背景下,建议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