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说这样的谚语,比如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等。一能看出春捂对身体的好处,二能发现春天天气的不稳定性。冬去春来,天气慢慢才从寒转暖,春天是寒气开始消退,阳气开始生发的季节。但是,传统中医认为,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不能跟上天气的变化,稍微不注意,寒气就会趁虚而入,所以建议适度的春捂。那春捂主要捂哪里?我们看看老中医怎么说?
一、春捂捂头颈
春天的天气极其不稳定,早晨起来可能艳阳高照,中午就开始刮大风,温度虽然不低,但是大风会吹的人头疼。而且春天还是流脑、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疾病也比较高发,这些疾病多与病*、细菌感染关系密切,可是感染之后的发病率却取决于个人体质的调养。适当的春捂对于体质有一定维护作用。所以说,春天出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头颈,在刮风时刻戴上帽子、口罩,可有效防护头部受寒邪、呼吸道受病菌侵袭。
二、春捂捂腹部
为什么建议春捂要捂腹部,因为腹部有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穴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叫做神阙穴。我们都知道,神阙穴和人体的生命活动关系密切,人还未出生时,脐带和胎盘就连在脐中,可以说没有神阙穴,就没有生命。老中医认为,人体百脉气血能够自动调节,与神阙穴息息相关。保护好神阙穴,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春天脱衣过早,会让寒气从神阙穴入侵人体,使元气受损,于健康无益。
三、春捂捂脚
老人都注重春捂,尤其注意捂脚。传统养生也重点讲过,春捂要“下厚上薄”,因为从血液循环的角度来讲,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半身差很多,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脚位于人体的最下端,更需要养护。春捂捂脚该怎么捂?不宜捂过度,尤其是捂到脚出汗,这样也不好,只要穿的鞋不是太薄,脚感觉不到冷就行。此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最好用热水泡脚5~10分钟,有益于下肢血液循环。
四、春捂捂关节
人举手、弯腰、踮脚、下蹲等动作都离不开关节的正常活动。关节如果受到风寒湿等侵袭,可能会使关节受到伤害。关节活动不利,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很多正常的动作都可能难以完成。冬去春来的过度时期,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重要关节需要重点防护,免受风寒侵袭。本身就有关节炎症的人,更需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否则可能会使关节炎症加重。
在这里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春捂指数,每天看看天气温度,你就知道该怎么穿衣了。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温度,昼夜温度差在8摄氏度以上是春捂的信号。此外,还要注意,天气慢慢转暖,衣服要慢慢减少,不能骤减。
您有春捂的习惯吗?最近的天气您穿的是什么衣服,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