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说明免疫力在工作。
儿童阳气足,这种阳气表现为热,所以孩子如果过热则容易生病。
发烧指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功能发生变化,体温比平时高的现象。
当孩子的身体发生问题,身体要发散能量,就会提高自身的温度。所以升高温度,身体会颤动,这就是恶寒。
我们把孩子发烧可以比作暖气。
暖气先加热,到达设定温度后停止。要达到设定的温度,身体就会颤抖,到达所需温度后,颤抖停止,身体恢复平稳。
所以当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要因过度担心而慌忙降温。如果可以帮助孩子自身挺过发烧,反而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机会。
发烧的原因众多。
不同年龄的发烧原因也各不相同。
新生儿多因环境原因发热,因为孩子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完善。
室内温度过高,穿得太厚,或盖的太多都容易导致发热。
肺炎或脑膜炎都伴随发烧。到两周岁,孩子多在患感冒或肠炎等时发烧,注射预防针也会发热。
两周岁以后又会因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呼吸道疾病,川崎氏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发热。
除此之外,肠胃炎、尿路感染、各种病*感染都会引起发烧。
高烧和低烧的差异?
孩子的平均体温比成人高,各年龄也存在差异。
一周岁以下:37.5
三周岁以下:37.2
五周岁以下:37
七周岁以上:36.6~37(与成人差不多)
以上都是正常体温。
测量部位不同,温度也不同。一般地,肛门温度比腋下温度高。
想要准确判断孩子是否发烧,要通过4~5天测量相同部位的平均温度为准。一般来说,38~38.5度为低烧,40度以上则为高烧。
有妈妈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或腋下觉得有些热就很担心。但感觉的温度和实际温度还是存在差异,需要准确测量。
根据发热的阶段,观察孩子的状态
孩子的发热是有阶段性的。
发热前没精神,心情不好,比平时的活动量少,容易生气。
过了这个阶段,会出现恶寒,体内调节器官为了升高温度而使身体颤抖。发抖感觉冷就是利用肌肉升高温度。提高温度可以使体内细胞活动加速,击败细菌。出现恶寒的症状时,用水擦拭降温是不可取的。
恶寒结束后,发热会导致脸红。虽然还处于发热,但孩子不再像恶寒时感觉冷了。不过为了维持体温,基础代谢量会增加,脉搏和呼吸也会急促。持续地发热,增加呼吸导致体内水份损失。这时要多喂水,避免出现脱水现象。
发热过后,体力虚弱,需要通过进食柔软的食物补充营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要动不动就使用退烧药
1.出现低烧时要保暖
孩子体温在37.5~38度左右时可以再盖一床薄被。不过室内温度最好在19~20度,保持凉爽。
2.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发热导致血液循环补偿,可以通过按摩缓解。双手搓热后轻轻地给孩子按摩。从颈部到背部,顺着脊柱轻轻地揉捏,有助降温。
3.出汗要勤换衣
发热导致出汗。如果不擦拭,冷却的汗会使身体变凉,易患感冒,所以要勤换汗湿的衣物。
4.温水擦拭身体
用凉水擦身体反而会使毛孔收缩,阻碍散热。最少连续30分钟集中擦拭颈部、腋下、胯骨间。
5.发烧时进食流食
孩子出现发烧但心情不坏,可以进食的,选择易消化的流食。一般发烧后消化能力下降,要避免油大的食物或肉类。可以喂食粥,煮熟的蔬菜,同时也要避免喝凉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原因不明的发热必须就医。
就算是低烧,如果持续一周以上必须就医寻找寻找原因。
孩子精神不坏,玩得好,即使发烧最好观察孩子的状态,帮助孩子自身击败发烧。
当发烧对孩子身体造成负担,出现抽搐症状时选择服用退烧药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