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
感冒常用药:目前常用感冒药大体分为三大类:中成药,其重在清热解毒,副作用小,但起效慢,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感冒灵胶囊、银翘解毒片、抗病毒冲剂、感冒灵冲剂、感冒灵胶囊等。西药,其重在抑制病菌,见效快,但副作用大,如泰克胶囊、白加黑、百服宁、快克、感冒通、泰诺、帕尔克等;中西药结合的复方药,其综合以上两者的优点,如康必得、感康等等。
服用感冒药应注意的问题:
1、复方抗感冒药中多含有抗过敏成分,如扑尔敏等,这些药物服用后容易困倦,因此,凡从事驾驶,机械操作,高空作业的人员要慎用。
2、服用抗感冒药时,要注意只选择一种,不应同时服用作用相同的另一种,以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慎用抗感冒药。
4、服用解热镇痛药及复方抗感冒药期间不要饮酒,以免加重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5、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慎用抗感冒药。
6、妊娠头3个月的妇女禁用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抗感冒药。7、服用3~7天后,如症状无缓解,医院就医。
8、服用感冒药期间,一般不要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二、流行性感冒
(一)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独特的流感病毒,它的流行一般发生在冬春两季,发病没有诱因,一年中不会多次发病。它最大的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症状一般来势凶猛,病人常会高烧、打冷战、头痛、全身关节痛等严重的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人还会并发肺炎、心肌炎,甚至造成死亡。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医学上称为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它的主要特征是病原体复杂多样,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每次发病可以由于不同的病原引起,一个人在一年中可以多次患感冒,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而主要有打喷嚏、流鼻涕等其他症状。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般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成批出现。
(二)怎样预防流感?
1、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耐寒力。
2、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并应戴口罩,换下的口罩要洗干净并严格消毒。
3、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冷天也要勤晾晒被褥。
5、可适当服用一些中药预防,如板蓝根等。
6、必要时进行家庭空气消毒。
(三)流行性感冒疫苗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更适合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和从事医务工作的特殊职业者。还有一些人是绝对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
他们是: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3、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的人群;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员;
8、精神病、严重癫痫病患者。
(四)流感的一般治疗要注意哪些方面?
1、患者应该隔离至退热后2天;
2、早期宜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宜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进食后用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3、保持口、鼻、咽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注意病情变化。
三、发热
(一)什么是发热?
发热俗称发烧,是体温调节异常的结果,当成人腋下体温超过37摄氏度,口腔温度超过37.3摄氏度,或肛温超过37.6摄氏度,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即为发热。
(二)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发热按发热的原因分为两类:即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感染所致,如病毒引起的流感、腮腺炎、麻疹,细菌引起的肺炎、结核、蜂窝质炎等。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中暑等。有些药物也可引起发热,称为药物热。
(三)常用于治疗发热的西药有阿司匹林、对乙基氨基酚、布洛芬、阿苯片。
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慎用对乙基氨基酚;血有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需慎用这些药物,解热镇痛药在服用3日后,仍然发热不退,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如有发热患者来院就诊,请自觉告知,医院南广场西侧停车场发热门诊处就诊。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原标题:《健康科普|感冒、发热等疾病与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