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高万军太原报道国庆期间,我省遭遇强降雨,多地发生内涝及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居住条件受到破坏、食物安全难以保证、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群抵抗力降低、人口流动性加大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等因素,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等疫情暴发和流行。面对洪涝灾害,要谨记“大灾之后防大疫”,太原市疾控中心特发出如下提醒:
一、了解传染病知识。
1.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其它肠道传染病还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3.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比如SARS(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型鼠疫、流行性感冒、麻疹、白喉、百日咳、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4.以上传染病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包含间歇性发热)、腹泻、出血、肌肉疼痛、皮疹等相关症状。
二、注意食品卫生。
洪水接触过的一切食物都应该丢弃,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发霉食物;不自行采摘野生菌类食用。避免误用工业盐当食用盐;食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处,且不易被鼠类和苍蝇、蟑螂侵害,并防止鼠药污染食品。洪灾期间和退水应避免或减少大型聚餐。
三、注意水源卫生。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
四、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目前虽已进入秋季,但蚊虫仍然活动频繁,蚊子会传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灾后的防蚊灭蚊工作尤其重要。
五、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洪灾期间,鼠群会向高处迁移,并且会作为重要媒介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要确保家及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食物防止被鼠污染;及时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做好防鼠灭鼠措施,防止鼠进入室内;不采取人工捣动鼠窝等灭鼠措施。
六、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
根据拟消毒处理的对象、消毒现场的不同,选用恰当的消毒剂和合适的消毒方法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
1.先清理淤泥污物,清水清洗,清洁后再开展预防性消毒。
2.街道,庭院,室内的物体表面使用浓度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或用其他消毒剂。
3.餐具煮沸15分钟以上。
4.动物尸体使用浓度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深埋。
5.生活垃圾及时清理,不需消毒,含有腐败垃圾使用浓度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60分钟。
6.室内空气通风换气保持干燥,不需消毒。
七、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洪灾过后要继续做好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群体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灾区应组织人员开展灾后疫苗可预防疾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评估。如评估有疫苗可预防疾病有流行或暴发的风险时,适时开展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
八、做好个人防护。
在进行防蚊灭蚊、防鼠灭鼠、预防性消毒工作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身安全。
九、进行自我监测。
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洪灾后的传染病防控,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出血、皮疹等相关症状,医院进行就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