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腮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67岁的中医小学生
TUhjnbcbe - 2025/1/13 2:27: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gz0flab/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108/i7uyary.html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蒋明睿见习记者杨易臻实习生李芸烨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主任中医师吴勉华今年已经67岁,他从事中医内科学医、教、研工作40多年,救治患者无数,桃李遍天下,先后培养博士后4人、博士35人、硕士45人,获得国家级奖3项、部省级奖6项,对中医瘀热病机理论和癌毒病机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取得多项成果。

即便成绩斐然,现在他仍每天晚上翻阅自己的恩师——国医大师周仲瑛的病案数据库,从中深度研读恩师辨治经验。

他说:“对于中医药事业,我永远是一名‘小学生’。”

因仁心与中医结缘

周二,医院紫东院区;周三,医院本部;周四,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学校办公、带学生实验、外地开会,难以想象这是吴勉华的每周日程表。

穿着普通的衬衫和运动鞋,拿着装满各种资料的手提包,开着车穿梭在南京的各个区,低调到常常让人忘记他的身份,但几乎遮到眼睛的长眉毛和眼里遮不住的光,却透露出他“仙风道骨”的气质。

当年的那个怀揣着“治病救人”朴素想法的年轻人,或许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别人口中的“专家”“大师”。

吴勉华出生于江苏通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年,他高中毕业,在农村的三年时光里,他亲眼见到了太多缺医少药,直到万不得已才会去就医的遭受病痛折磨的村民。所有这一切吴勉华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

那时候村民在夏天容易出现肠道问题,赤脚医生用马齿苋煎水给病人送服,很快便能药到病除。看到赤脚医生仅靠着“一根针一把草”的中医办法就能治疗当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他惊叹于中医药的神奇。年大学恢复办学,有机会自己挑选专业的他“思来想去也要学中医”。

年,吴勉华跨进了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的大门,从未接触过中医理论的吴勉华很快遇到了第一个难关。“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书里讲的却是阴阳五行,这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知识,真的能看病吗?”

经过老师的反复讲解与日积月累的学习,他逐渐认识到天地之间都由阴阳五行来合成,阴阳对立维持平衡,就如同人体只有维持平衡状态,才能保持正气,邪不可干。

有机会读大学,吴勉华倍感珍惜。他回忆,那时候学校条件差,七八个人住在同一个宿舍,教室晚上门关得早,大家就每天凌晨5点走出宿舍,借着学校的路灯看书。

“不努力学不行啊,老师非常严厉,上课前都要提问,上一堂课内容记没记住?新的内容有没有预习?”年轻时的吴勉华也曾被“问倒”,“一次被问住还好,不能总被问住,要有羞耻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之初,老师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医大家,他们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和临床功底,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跟着老师上门诊,吴勉华看到病人病情减轻、缓解直至治愈,这种经历让他无比满足,也不再怀疑中医的有效性。

一辈子都是中医药的“小学生”

年,吴勉华毕业后被分到医院,作为住院医师,先后跟随多位先生抄方。在跟着周仲瑛先生抄方的过程中,因勤勉好学深受老师喜爱,周老师把吴勉华录取为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自此,便开始了他与周老师一辈子的师生情。

周仲瑛不仅对内科疑难杂症有研究,对中医急症也颇有心得。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急剧升高。吴勉华跟着周仲瑛,一起在连云港东海县等地进行出血热的研究。恰巧遇到当地腮腺炎大流行,不少村里的孩子高热不退,处于半昏迷的状态。用了抗菌消炎的西药,虽然可以很快退烧,但夜里又会烧上去。

“我们根据出血热的治疗经验尝试用清瘟口服液,眼看着孩子体温缓慢降下去,并且不再反复。”看到这样的效果,医院急诊科主任索性放心把整个病区都交由他们接管。

跟在周老师身边越学越深入,在看到老师用中药为肿瘤病人减轻病痛后,吴勉华升腾起了强烈的求知欲。“肿瘤是个谜,现代医学至今都没有搞清楚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靶向药物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整个人体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又该如何缓解?”

“老师,我也要搞肿瘤研究。”吴勉华和老师表了决心。

吴勉华继承了周仲瑛的“癌毒”理论学术思想,认为细胞是在一定的特异性原因下形成肿块——肿瘤,癌毒则是在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之下引起的人体气血紊乱产生的病理产物。“中医看病讲究整体辨证,是针对患病的人,而不是人患的病。”他在此基础上发展创建“癌毒”病机理论体系,研制出抗肿瘤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

“周老师经常讲,学中医要有悟性,悟性从哪里来,就是从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来。”对恩师的教导,吴勉华一刻不忘。

年,吴勉华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一职卸任后,又做回了那个“中医小学生”,回到周仲瑛的诊室,跟在老师身边抄了一年的方,“再次回到学生的身份,心态却大不一样,对老师的方子我会有更多的思考。”

“呦,你现在想学了?”周仲瑛打趣,“辛苦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件事吴勉华记忆尤深。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他与老师遇到了一位小女孩,她的头发一变长,便会发黄脱落,如此往复,虽一直在吃药,却并无明显效果。周仲瑛看过小女孩原本的药方后,挥笔在原药方上加了三味药,而就是这神奇的三味药,让女孩的头发停止了掉落,逐渐长出了正常的乌发。

吴勉华对着这三味药反复研究,发现药很简单,并未改变原有的药方。“这就是引经药吗?”吴勉华向老师发问,“是让药效更好上升到该去的部位的辅助药。”

“你呀,终于开窍了。”他仍然记得周老师那时赞许的笑容。那张药方吴勉华至今一直保存着,提醒自己医海无涯,博大精深,潜心探索。时至今日,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吴勉华还是会和周老师反复讨论。

和周老师的关系亦师亦友亦父子,这也影响了吴勉华带学生,他要求学生遇见病人多思考、多辨证。

和自己年轻时候遇到了诸多严肃的老师不同,儒雅的吴勉华好像很难板起脸来对着学生。“大家不怎么怕我,应当说我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不用严厉的眼神和语言,仅凭医德医术也足够令人折服。在他看来,培养学生,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同样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做校长期间,提出了“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我上课的时候常常和学生说,你们面对的是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出了问题没有回炉重造的机会,容不得半点马虎。”

甘做患者的“六神曲”与“合欢花”

病人的需求和临床诊疗中发现的问题,就是吴勉华努力的方向。

在临床过程中,吴勉华发现肿瘤病人在放化疗过程中疼痛难忍,他提出癌症疼痛的根本病机为“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并带领团队研制了治疗癌症疼痛的中药复方新制剂“癌痛平胶囊”,开展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我不能休息,也不敢休息,现在的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了。”再进一步,吴勉华又将目光转向放化疗过程中的中医防放射损伤。他以鼻咽癌患者为例,这类患者放疗后对唾液腺损伤非常大,几乎没办法再产生唾液,很容易口干。“这实际上就对应了中医‘瘀热相搏’,可以应用‘凉血化瘀、益气养阴’法防治放射损伤。”于是,《瘀热相搏证中医辨治指南》《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放射性肺损伤》等内容又开始在临床推广应用。

肿瘤、放射性损伤,这些曾经鲜少在中医里听到的词,其实并不意味着中西医的分野。“两个医学体系应该是并存、互相取长补短的。如果西医放化疗有好的疗效,又能用中医降低副作用,岂不是造福百姓?”

从医43年来,吴勉华为患者开过很多药方。但如果说到最符合他对自己认知的,“六神曲”“合欢花”两味药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两味药非常基础,“六神曲”健脾和胃,“合欢花”疏肝解郁,并非辨证施治时的关键部分,却是调节患者吸收功能与情志的重要“配角”。“简单说来,能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把身体调理好,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虽然他是名副其实的名医大家,但无论对患者还是对事业,吴勉华都把自己放得很低。“中医药发展不能靠个人,要通过广大中医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普及,让更多老百姓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疗效。”当前,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但是对中医药重视程度却存在从上至下的层层衰减,“需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观念性问题,让‘祖国医学是瑰宝’的观念深入人心,医院考核体系,落实好《中医药法》。”

好学善思,笃行不怠,对吴勉华自己而言,他永远是一名中医“小学生”,而对大家来说,他更是一位传承中医,备仁德、施仁术,有仁心的“大医师”与“好老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67岁的中医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