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年代古老,历史悠久,有些从史前时代就存在于自然界。人类千百年来跟瘟疫博弈,最重要的成就当属疫苗的发明和大规模接种疫苗。
不少致命传染病先后在大规模接种疫苗和医疗技术发展的碾压下败退,其中包括天花、疟疾、脊灰和麻疹。
天花
天花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40年前被确定从地球上根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被消灭的致命传染病*。
最早的接种防疫出现在中国东汉年前。当时中国出兵攻打现在的越南,带回的俘虏中有人携带天花病*,被称为“虏疮”。《中国中医药报》文章说,据史书记载,中国古法免疫用的是人痘,即天花患者身上的病*,接种方式有四种:“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和“水苗法”。
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是“水苗法”,即把患者痘痂研成细末,加水调和制成疫苗,裹在棉花里捏成枣核形状塞入鼻孔,12小时后取出。7天左右发热出痘,即为种痘成功。
18世纪,英国医生琴纳(EdwardJenner,中)发明了基于牛痘的天花疫苗。图为年他给一个名叫詹姆斯·菲普斯(JamesPhipps)的孩子接种
古代印度和非洲也有类似的免疫方式。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医生把中国的种人痘方法带到俄国,然后传入土耳其。18世纪早期,英国贵妇,玛丽·蒙太古夫人,将人痘免疫法从土耳其引进英国。
不过,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天花疫苗是年英国人琴纳(EdwardJenner)发明的,用的是牛身上的病*。琴纳的疫苗年传入中国,因为接种牛痘比人痘安全,遂逐渐取代了接种人痘古法。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全球消灭天花计划(IEP),经过十多年努力,终于在年5月宣布,地球上再无天花。
消灭天花,离不开资金投入,也离不开科技进步。有两项科技发明使得大规模接种疫苗称为可能:冷冻干燥疫苗便于储存和运输;注射疫苗用的两头针,疫苗可以夹在针头的分叉处以避免病*污染,而针头可以消*重复使用。
双头针的问世极大推动了疫苗接种的普及。冷冻干燥疫苗可以夹在针头的空隙间。用完后针头可以消*重复使用
WHO的歼灭天花计划原来制定的疫苗接种目标是全国人口的80%,但很快发现这个目标不现实,很难达到。比如印度,每年2千万新生婴儿接种就很难完成,遑论其他人。
后来全球推广尼日利亚模式,最后大获成功。因为疫苗短缺,尼日利亚在有万人口的东部采取有针对性的接种,即只在爆发疫情的地区周围全面接种疫苗。75万人注射了疫苗,病*被消灭,疫情消失。
天花病*从自然界被根除后,现在仅存在于美国和俄国两个高度警戒的实验室。
蚊子传播疟疾寄生虫和病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蚊子的抗药性(免疫力)也在增强
疟疾
疟疾从史前时代就存在,现在世界人口的一半仍面临感染疟疾的危险,每年有4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病,其中95%死亡病例来自非洲。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
人类和疟疾之间的博弈历史漫长,至今仍在继续。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疟疾预防措施包括常规使用的药浸蚊帐、室内喷洒杀蚊剂,还有开展疟疾检测和药物治疗。
问题在于,在抵御人类医学攻势的过程中,疟疾寄生虫和蚊子对药物及疗法产生了抵抗力,或者说它们也演化出免疫功能。
疟疾寄生虫的复杂性使得疫苗开发异常艰巨。目前还没有市场出售的疟疾疫苗。
但WHO资料显示,有一款名叫RTS,S/AS01的候选疫苗完成了3期临床试验,通过了欧洲药品管理局和世卫组织审查。这款疫苗经过30多年研发,投入超过7亿美元,年开始在马拉维、加纳和肯尼亚展开试点。
世卫组织牵头的这个多方合作试点项目目标是到年在这三个国家对36万名2岁以下儿童接种疫苗。这款疫苗4年免疫有效率为40%,完成接种需要4剂疫苗。
另外还有20多种其他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或深入的临床前研究评估。
RTS,S疫苗是一种补充性疟疾控制工具,将被纳入WHO的预防疟疾措施核心方案
口服糖丸疫苗的普及极大减少了脊椎灰质炎(脊炎)感染病例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儿童急性传染病,病*由口腔进入消化系统,侵入血液、神经系统,然后开始攻击脊髓。这种疾病虽然不如天花那么致命,但从患者角度看同样残忍—大概率会导致无法逆转的终身残疾,最常见的是腿瘸。
数据显示,脊髓灰质炎致残的患者中,多达十分之一因呼吸道肌肉功能丧失而死亡。年代发明了金属肺辅助脊髓灰质炎患者呼吸,但弊端很大。患者通常需要在这个铁盒子里一动不动地躺数周接受治疗,有些患者不得不终身躺在那个铁盒子里。
这种传染病*的另一个险恶之处是感染后没有显而易见的外部症状,比如斑疹、水疱等。它是一种古老的病*,跟人类纠缠3千年,但一直到年,斯德哥尔摩的儿科医生伊瓦尔·威克曼(IvarWickman)才揭示出它的本质:一种可以传染的病*。
年,美国医生乔纳斯·索尔克(JonasSalk)研发出第一支小儿麻痹症疫苗,阿尔波特·萨宾(AlbertSabin)于年推出改良版,接种方式从注射改为口服。这是防疫的一大突破。口服疫苗出现后,美欧小儿麻痹症感染病例显著减少。
金属肺是一种辅助呼吸的器械,但患者躺在里面一连数周无法动弹,有人甚至终身禁锢于其中
中国医学科学家和病*学家顾方舟年研制出首批脊灰(Sabin型)活疫苗,年又牵头研制成功糖丸减*活疫苗。这种粉红色的小糖丸在全国普及后,脊灰发病率骤减。
人类在打击脊髓灰质炎病*的道路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犯过惨痛的错误。其中令人极为痛心的悲剧是美国喀特尔实验室(CutterLaboritories)生产的活疫苗导致名儿童接种后终身残疾,10人死亡。
年,WHO推出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美国率先于年被WHO证实消灭了脊灰,成为无脊灰国家;随后获得认证已阻断脊灰野病*传播的是西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年)、欧洲(年)和东南亚(年)。
疫苗和治疗使得大约万人避免了因病致瘫的命运,万儿童得以存活。
现在世界仍未消灭脊灰病*传染的只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每年有几十例感染病例。
麻疹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性疾病。在麻疹疫苗广泛使用之前,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感染过麻疹。婴幼儿、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系统损伤的人群或者重度营养不良的人群(如维生素A缺乏者)都属于麻疹并发症高危人群。
年麻疹疫苗问世,医疗技术也逐年提高,但现在每年全世界仍有14万人死于麻疹。疫苗出现之前全球每年有万人被麻疹夺走生命。
有一种说法,认为麻疹是疫苗领域的失败例子之一,也是医学领域的成功实例之一。
年代开始,免疫效果良好的麻疹减*活疫苗开始普及,现在世界上约70%的儿童都可通过国家儿童免疫计划接种麻疹疫苗。综合免疫策略在许多国家被证明行之有效。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消灭了麻疹,或者能够有效控制疾病传播。
麻疹免疫被称为集成功和失败于一体的实例
但是麻疹病*传染性高,疫情扩散速度快,而非洲和亚洲不少国家儿童疫苗接种率仍旧很低,麻疹死亡病例占全球总数(年约61万)的绝大多数,且大部分是婴幼儿。更多人有麻疹并发症困扰,如营养不良和永久性神经系统紊乱。
麻疹病*通过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唾液细沫或直接接触传染,症状包括高烧、皮疹,还可引发多种可能致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和腹泻等。在免疫率低于95%的地区麻疹病*就会传播扩散。
美国和欧洲近年来麻疹感染病例呈上升趋势,而疫苗接种人数则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们担心疫苗可能会带来副作用,虽然这方面并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
WHO强调,目前在全球使用的麻疹减*活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可以被用于免疫规划。麻疹-风疹疫苗(MR)或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等联合疫苗,从免疫效果、后勤供应和接种程序来看都是合理的。WHO建议所有易感儿童和无疫苗接种禁忌证的成人开展麻疹的免疫接种。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从年初到年夏季,刚果民主共和国(DRC)爆发严重麻疹疫情,7千多儿童死亡。类似于DRC的国家最大的问题是难以获得疫苗,大规模接种近乎不可能,而资金短缺是关键。
WHO认为麻疹病*预防和治疗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大约需要增加2.55亿美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