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安全风险防范
给学生、家长、老师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同学、老师:
五一长假到来啦!
气候好宜人,假期可放松,玩乐的前提是确保安全……
五一放假时间安排
(1)放假时间:4月30日(周六)—5月4日(周三),共五天。
(2)5月5日(周四)8:30前返校上课,5月7日调休上课(周六)。
(3)5月4日18:00前将个人及共同居住成员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发给班主任或教师群,学校做好入校前健康监测和排查登记。
五一假期安全风险防范
预防溺水
三四月份天气转暖以来,天气变热,户外水边游玩增加,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孩子溺水案例,再次强调溺水风险。
1.有些溺水事件不是游泳造成的,而是孩子在水边不慎落水,所以,孩子到水边游玩或参与水上游乐项目一定要大人陪同,并提前做好应急急救措施。
2.水边玩耍时谨防不慎落水,谨防捡拾物品、摸鱼抓虾、打闹等情形落水;家长用各地溺亡案例警示、告诫孩子不得私自野泳,不得私自或结伴去户外水边玩耍戏水、钓鱼等,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场馆游泳。
3.孩子们私自到水边一般是互相邀约去的,要告诫孩子不要私自邀请伙伴到水边玩耍,收到邀约的,要拒绝并劝导对方不能私自去水边玩耍。
4.乘坐游船的,要遵守秩序,根据要求穿上救生衣。特别注意,水上游玩要穿戴专门救生设备,而普通游泳圈或充气玩具不是专门救生设备。
5.家长陪同孩子游泳,玩水,要时刻看好孩子,切勿疏忽大意。
6.防止行车、骑行落水;警惕在水边玩耍时,降雨、泄洪等导致被围困。
7.告诉孩子如果遇到同伴溺水,不盲目下水救人及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唤成人来救并拨打。
疫情常态化防控
1.当前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加之学校师生数量多,人员分布广,共同居住成员的旅居史、接触史、健康史情况复杂。所以,假期要避免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广人员接触。
2.引导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人员,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非必要不出市,确需出市的师生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不到中高风险地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
3.按照此前防疫习惯,假期要避免到人员特别拥挤的地方,不聚集、不聚餐,必须要注意佩戴口罩。
4.大家时时处处保持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卫生清洁,维护公共卫生。
5.加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春夏季又是诺如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肺结核等传染病多发季节,新冠病*及春夏季传染病从家庭、社会向学校传播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心理安全
1.家校做好沟通,共同保障孩子身心健康。老师要避免向家长“告状”。老师家长要多与孩子交心,孩子出现状况,要给孩子解释说明表达的机会。
2.假期是亲子共聚的时光,家长可引导孩子制定计划,但要避免简单粗暴训斥。
3.寄宿学生回家后,家长避免由最初见了孩子的亲近,很快转入问学习,问成绩,甚至开始训斥。
4.特别是对于临近中考的学生及家长,此时可能会有更多焦虑,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化和暴脾气对家人造成伤害。
5.家长要做好亲子沟通,避免家庭关系、过度压力造成学生心理安全问题。
6.每天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完成作业,避免临近开学时因作业压力出现状况。
交通安全
现在各类车辆特别是私家车增多,加上五一长假,车流人流汇聚,这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请做到:
1.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不玩手机;特别注意日常交通安全,不乘坐超员超载车。不乘坐无牌无照无证机动车辆,不乘坐三轮车,老旧报废车。
2.注意乘车安全,不在车上打闹,不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上下车时注意躲避其他来往车辆。
3.牢记法律对骑车年龄的规定:12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上路,16岁以下不得骑电动车上路,更不能骑车上下学;
4.骑车或步行要靠右侧通行,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不得并排骑车、勾肩搭背或赛车。
5.横穿马路和遇路口要特别注意过往车辆,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有斑马线的一定要走斑马线,没斑马线的也要确定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更要注意观察周边,确认通行安全。
6.不要曲折“S”行车,因为有可能撞到从侧面要超过你的人和车辆。
7.很多事故因为闯红灯而发生。不要在绿灯将要结束时或红灯将要变成绿灯时抢行,遵守最基本的交通规则。
8.不要靠近其他车辆特别是大货车,避免进入汽车盲区。
9.家长驾车要时时记得减速慢行,避免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路怒驾驶。
10.不要把孩子独自遗留在车内。
户外安全
1.不到施工区域、铁路线及附近等场所玩耍、逗留。
2.不在道路上、停车场玩耍,特别是不要在道路上滑板、踢球等活动。
3.不在电力设施附近玩耍,特别是不要在电力设施附近、铁路沿线放风筝。
4.在景区里,不到禁止进入的区域玩耍。不轻易到人迹罕至的区域“探险”。
5.不攀爬、破坏公共设施。不对火车、汽车投掷物品或设置障碍物。
6.不得在山区、林场抽烟;不乱扔烟头;更不能故意纵火。不让孩子在任何地方自己玩火柴、火机等引火用具。
7.一旦发现火灾,要及时消灭初起火灾,拨打报警。
8.防范游乐设施安全事故,例如,防止大风吹起儿童玩的气垫。
9.谨防户外的窨井、枯井、深坑,不到狭窄、密闭的空间和场所玩耍,防磕伤、摔伤、夹伤。
食品卫生安全
1.外出保障有足够热水喝,不喝生水,少喝不喝各类合成饮料,少吃不吃不健康食品。
2.春季传染病多发,不到空气闭塞场所。
3.带好口罩、消*湿巾等,及时洗手清洁,保持卫生。
4.外出清淡饮食,有些饭店难以保证饮食卫生,因此,除非特别喜欢吃,要避免海鲜,凉菜等易导致肠胃疾病或炎症的食物。
5.不食用不明性状的野生菌、野果和叶生菜类。
6.不吃变质、过期、“三无”食品,不吃来路不明的食品,孩子不捡他人食品、饮料。
居家安全
1.防拐骗,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托付外人;防止孩子特别是女孩被“熟人”伤害。
2.注意用电安全,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和电器,防止触电。
3.孩子不玩小刀、剪刀等尖锐物品或在家长看护指导下使用;家长应将危险物品放置起来。
4.对消*剂、酒精、农药等危险品,对孩子进行安全提示,并放置起来。防止孩子误用,误食。
5.防止孩子攀爬阳台、栏杆;不要向窗外抛物。
6.排查一下家中是不是有用电、用气、用火、燃煤、坠物等安全隐患,学着用安全视角审视周围环境。
安全意识与应急求助
1.带孩子出行,要带好看好,不要只顾自己看景、聊天、玩手机导致孩子走失或遇到其他危险,保持孩子在自己视线内。
2.适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提醒,让孩子牢记各类报警电话和父母电话。
3.告诉孩子外出人流较大时,要牵牢爸妈的手,不四处乱跑,不到偏僻处。不接受陌生人的搭话和物品。
4.告诉孩子一旦与家人走散,要在原地等待,可以向警察、保安或所在场所工作人员求助。
5.部分景区、商场或其他场所人流量大,人群聚集难以避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拥挤。如果发现人群拥挤程度增加,要避免加入,防范踩踏。
6.避免到人员集中的地方,既防拥挤踩踏,也是防疫情及其他传染病。
7.孩子在假期要注意防止欺凌和暴力,防拐、防骗、防绑架、防性侵。
8.自己或他人遇到危险,可呼救,拨打、、等报警和救助电话。
9.注意网络安全,凡涉及钱财、转账等一律不予理会,孩子们做为未成年人,不要在网上充值、打赏,不看低俗、暴力信息。
撰稿:马燕审核:杨钰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