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腮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年轻人因这个习惯,正面临听力受损风险
TUhjnbcbe - 2022/8/9 18:27:00

3月3日是全国第22次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旨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爱耳、护耳意识。据报道,全球将近50%的12至35岁人群、大约11亿年轻人由于长时间或过度娱乐噪声暴露,正面临着听力受损的风险。致聋的主要原因包括年龄、环境、遗传、长期吸烟、酗酒、精神压力过大、药物、化学制剂和外伤等。

预防听力障碍要从孕前检查做起

我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罗齐平表示,非遗传因素造成的听力障碍是可以预防的。如避免使用耳*性药物,特别是高危孕妇,需加强自身及胎儿监测,接受耳聋基因筛查;做好噪音防护,避免长时间处在嘈杂环境,定期检测个人听力状况。积极预防和治疗致聋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避免引起听力障碍。

如何预防宝宝听力障碍的发生?罗齐平表示,影响出生宝宝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孕前检查,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应尽可能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其次,孕期应避免病*感染和耳*性药物的使用,加强高危孕妇监测。

“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疸、某些药物的不当使用都可能影响宝宝听力。”罗齐平表示,宝宝出生后72小时左右,应接受听力筛查(初筛)。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宝宝,每年也应接受儿童保健机构的听力筛查,以预防迟发性听力损失。听力筛查保健是宝宝出生后至关重要的一步,家长应予以充分重视。

罗齐平表示,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耳*性药物,头部外伤、噪声及中耳炎等,都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如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也会因感冒发热或头部碰撞等,在儿童期出现听力损失。因此,0-6岁儿童每年应进行一次听力筛查。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痒、耳胀等症状,或是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等表现,医院检查听力。另外,耳鸣常伴随听力下降,当孩子诉耳朵里有声音时,如“嗡嗡声”,家长也应警惕,医院就诊,避免孩子听力下降。

尽量不使用入耳式耳机听音乐

(图源:百度图片)

23岁的小秋平时开车、工作时都喜欢戴着耳机,每天晚上入睡前也要戴着耳机听一会儿音乐,上个月,他突然发现自己听力减退,左耳有时会突然听不见了。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幸亏及时就医,经过治疗,他的听力才慢慢恢复。

“很多成年人不重视保护听力,实际上听力一旦开始下降,往往很难恢复到正常范围。因此,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尤其是突然发生的耳聋,及时就医非常关键。”罗齐平表示,很多年轻人长时间高音量戴耳机可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建议尽量不使用入耳式耳机,使用耳机时音量以不超过总音量的三分之二为宜,尽量减少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耳机听音乐等行为。

“成人听力障碍常见的病因有中耳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噪声、遗传、耳*性药物等。”罗齐平指出,成年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均衡饮食,戒烟戒酒。年轻人缺少睡眠,或者情绪紧张,不规律作息等都可以导致耳鸣。如果出现耳鸣,要尽快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过度熬夜。如果家族中有成员诊断为遗传性耳聋,那么该家族内所有成员在婚育前最好进行遗传咨询和致聋基因检测,以避免后代出现耳聋。

成年人应少去高噪音场所

罗齐平医生提醒,噪音是引起听力障碍的一大原因。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接触噪音源头,如果经常去酒吧、演唱会、体育赛场等嘈杂场所,可佩戴耳塞甚至降噪耳机。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戒除勤掏耳朵的习惯,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若长时期使用固定一侧耳朵接听电话,则会提高该侧耳听力下降的发生率。此外,还要积极治疗各种致聋的疾病,如美尼尔氏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炎、肝硬化等,对改善微循环障碍、延缓听力减退非常重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轻人因这个习惯,正面临听力受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