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感觉,大城市包容性更强,今年过年刚回了一趟县城,说说几点感触
1,吃的方面,城里面,两三好友,随便吃吃喝喝,哪怕一个人去吃,服务员也不会对你白眼,老家县城好像没有这个预设,饭店也是很大的桌子,好像预设就是会来很多人。一两个人去吃饭,并不太愿意招待你的样子
2,眼界的问题,城里面明显各种东西更多,对于县城来说,是向下兼容的。你可以各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一年出去旅游一次,出省出国都很常见,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县城里面就是你不结婚生子奶娃,其他的事情都是不务正业。你必须按着老一辈的人生路径走,老家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现在可能娱乐活动更多了一些吧。我15岁的侄女喜欢cosplay,喜欢汉服,在亲戚眼里就是妖怪。
3,小县城是关系社会,任何一点小事都默认要找熟人,其实很多事情我觉得也没必要,就普通流程就能办好,他们可能觉得找个熟人更安心?
有一年我去户籍地办身份证,就普通流程也能办,某亲戚意思非要帮我找个熟人插个队。
我不是很懂。在他们眼中,自己没有靠关系找工作,就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情。亲身经历,很感谢亲戚的关心。但在城市里面,自己找个工作确实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他们的眼中,只有医生教师公务员才是工作,哪怕我的收入是他们口中某某老师的十倍。
这一点除了他们信奉体制,还有一点就是,除了这些,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工作,县城里面也提供不了太多的其他岗位。我,软件工程科班毕业,工作第一年,过年回家有亲戚问我在做什么工作,原话是:不得挑,不得抬嘛?(四川话是这样问的,不知道其他省的同学能否看懂)我当时有些震惊,不过对于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年人,我也很开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就一般说自己是修电脑的。另外一个例子是有个亲戚在某一线城市,很多年前已经买房定居,多年来一直在家工作,具体什么工作我也不太清楚,但在其他亲戚看来就是典型的不工作在家啃老的印象,这个我也没法解释在家也可以工作挣钱。在大城市,我接触不到关系网,但不动用关系网,我也可以通过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空间更大,相对来说也更加的公平公正。
除了这些就是酒桌文化,不论是大学放假时候回家,还是后面偶尔回家,总有父母的同事之类的请客吃饭,然后就是敬酒喝酒,一群人在桌子上敬酒打圈说着客套话,我不会喝酒,每次也就是和各位叔叔阿姨喝饮料。也不太会说客套话,看着同龄人在酒桌上得心应手的表现,我觉得我真的可能不是和他们在一个世界。还是很感谢叔叔阿姨的关心,不过我确实不喜欢这种风气。当然学生家长请老师吃饭这种情况也还是很常见,不论是我作为学生时,还是我后来以老师的身份参加这种饭局,我还是很不习惯。
4,攀比心太强了,就是见不得人好,自己稍微有点成就,就巴不得全世界炫耀,但是,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件普通得再普通的事情了。就比如说,某某亲戚家的孩子毕业前校招被某公司录取,然后就会大肆宣扬,xxx好能干,还没毕业就被签了。又比如说,某某某好能干,没找关系居然都找到了工作。都是我自己身上的亲身经历。也许这些年好些了吧,毕竟我都快毕业十年了。
有的亲戚,也还是希望你好,但最好是,不要比他好。不然你稍微提起什么比他好一点的,就会有意无意的来打压你。当我真正意识到这个的时候,还是有点难过。说实话,我也做不到别人来打压我,我还装作一副不care的样子,这种伪装让我极度不爽,也是最近些年,越来越少回老家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你说他真的想我不好吗,也不是,每次回家还是对我很热情,从小就对我很好,这种矛盾的情感,很难受。
5,教育医疗的差距,这个得重点说说,曾经的高中学校,农村中学非重点,一年考20多个一本。不超过十个(2.3本合并之前),近些年更招不到优质生源,情况貌似更惨。县城里面的国重情况好些,近些年越来越好,去年考了两个清北,已经是不得了的突破了。近年也引进了一些私立学校,目前没有毕业生也不知道情况,总之就是差距很大,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已经转艺体路线了。但总体来说,离省会城市还是差得不少,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综合素质,我小时候喜欢看很多课外书杂志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兴趣爱好更是别提了,第一年读大学的时候,感觉那个时候才真的睁开眼开始看世界。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我大一才有了第一部诺基亚。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好很多了。
我念高中的时候,虽然学校不好,但我们班还不错,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尖子班中的宏志班,师资力量是学校最好(现在不乏省xx学科专家等称号在他们身上),可以抵得上国重一个普通的尖子班,可是这些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师都到了省会的学校。小县城优质师资外流一直也在默默发生着,你如果上了一定年纪,能够接触到学校的情况,回过头,去看看,你们县城的优秀老师,特别是那些当打之年的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收入,他们的脚会做出选择。
除了质量,条件也很不怎么好,说说我当年念书的情况。
我的初中学校应该算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了,有点衡水中学那种感觉。当时女生寝室,三十个人一个大寝室,小的寝室4个上下床,一个单人床睡两个人。高中学校,寝室条件相对好一点,然而学校有的厕所是旱厕,夏天一屁股下去起来,屁股都被蚊子咬几个包。教师宿舍没有厕所,那个时候用尿桶,就是你们知道的那种痰盂,或者就是一个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住教师宿舍。当然,接受不了这个,楼下就是前面说的旱厕,大半夜的就问你敢不敢去,估计掉坑里都没人知道。
我的家庭条件在当地还算过得去,所以一直没有住过寝室,都是另外租房,到了大学才第一次住校。当然小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些是苦啊,毕竟身边的人都这样。后来去看了省会一个学校(09年前后),高中生寝室有空调,有生活老师,单人床上面是床下面是书桌,和我大学寝室一样。
嗯,对了,我的高中曾经几次被水淹过,直接淹到了教学楼快二楼的样子。晚上回不了家,跑到隔壁小学避难。我们高一级的学长学姐,直接被困在教室里面过夜,没吃没喝,就问你酸爽不。寝室也被水淹了,被水淹过的寝室你们住过吗,我的同学住过。
然后第一次到大学,真的是激动的不得行,原来学校可以这么好。这么大,这么漂亮。而我的有些同学却说,这学校还没他高中学校好。这就是差距。后来大学看多了,才发现我的大学环境其实很一般。这都是后话,现在以前的学校条件应该好很多了吧。
我初高中同学里面,比例不高的回到了县城,大多进入了教师队伍,读书的时候,不能说他们是学渣吧,但,水平如何,还是比较熟悉。
有一句说讲过,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没有见过光明。正是因为我自己的这些经历,不想下一代再去重走我走过的路。哪怕自己辛苦一点。
医院是三乙(更正下,前几天回去专门看了下,县医院是三乙,另一个是二乙,是我记错了,但也不影响后面的结论),相比于省会三甲,随便一个医生至少都是叫得出名字的医学院出生,老家的县城能有一个重点大学出来的年轻医生都不容易,更不用说硕士,博士,如果哪天回去了一个重点大学的硕士,那绝对是当个宝贝,很多老家的亲戚看病还是要到省会看病。
说到这个事情,顺便也想说一件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大概发生在十五年前,现在也许好些了吧。仅供参考
老家有很多那种门诊,就是一个私人医生自己开的那种门诊,一般有个感冒发烧小毛病就去门诊看看,去医院那都是不得了的大病。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得了胆结石,在门诊看了一年多的病不见好转,一直被医生诊断为胃病,以至于病情发展得比较严重了,在一次给我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偶然给门诊医生提起我背痛,医院做个B超检查,才确诊下来。后来胆结石手术做了三个多小时,现在肚皮上还有一道明显的伤疤。当然,据说当时也是找关系找的比较出名的医生。
那个时候,无论是我的家长,还是当时的医生(给我看病的医生还是我爸的同学)意识感觉都不是很到位,这些年,大家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提高很多。比如,条件过得去的,有点医院来,笑.jpg
16岁那一年,在学校被传染了腮腺炎,吃不了东西,然后开始发烧。小诊所的医生搞不懂情况,当着我的面翻书找答案,后来我爸情急之下背着我去了镇上的卫生院输液,才好了起来。
21岁那年,也是在外吃坏了肚子,当时就被医院,诊断很快下来,对症下药,很快就好了起来。如果我十三四岁时,能有好一点的治疗条件,我也不会承受那么多的痛苦,以至于那年差点参加不了中考
26岁的时候,我的母亲生了大病,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买房定居在城市,出门地铁40分钟不到,就医院看病。出门打车20分钟,市医院。你说这样的医疗条件,我还有动力回到小县城吗?
这些都是我曾经的经历,我不想再去经历,也不想我的下一代再去经历。
另外,对于癌症这种大病,老一辈得亲戚几乎就是一个观念,人财两空。特别是农村的亲戚,城镇里的相对好一些。去年,一个农村的亲戚因为肝癌去世,据说基本没有治疗。听说这事以后还是很难过。提高生存质量,临终关怀,估计他们都没有想到这里去。城镇里面的亲戚,一般看病都直接跑省会看了,医院的医生,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这种信任有点过度,不过总比不信任好点吧。
6,观念的问题,两种地方消费观不一致,你随便买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东西,喝个星巴克之类的东西,就是败家。夏天外面卖的五块钱一碗的凉面,七块钱一碗的冰粉,他们会说,还不如自己在家做。更别说家里面配置各种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垃圾处理器等玩意。不是说在外面下馆子,喝星巴克奶茶什么的怎么样,只是说观念问题,我们看似很平常的消费,小到吃穿,大到孩子的教育投资,他们接受不了,嗯,他们会常说,你小时候也没这些,还不是长大了。嗯,你们自行体会。
7,老家重男轻女观念依然多,虽然比不上沿海的某些地区那么严重,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自己家有皇位要继承,哪怕我是独生子女,也偶尔让我各种不舒适。不过,我的父母是最爱我的人。婚嫁上,看到的情况来看,一些旧的习俗,还是让人无力抵抗。当然他们不会去抵抗,哪怕他们明明知道这个事情不应该是这样。
这些情况可能城市里也会存在,但大家各忙各的,也不会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