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腮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友鹏原创丨餐桌上的卫生与文明新冠肺
TUhjnbcbe - 2023/2/24 8:33:00

餐桌上的卫生与文明

——新冠肺炎疫情后警示录之六

文/李友鹏

说到餐桌上的卫生与文明,这本是一个不愿提及的话题,不想在吃饭问题上多说,说多了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就好像人家吃了这么多年的饭还不懂礼节不会吃似的。之所以又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后,对饮食卫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赋予人们新的理念和要求。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饮食文化。作为一名现代人,穿着要讲究大方,吃饭要讲究礼仪,出入要稳重持礼,一举一动要彰显文明与端庄。本文对食品的采购、加工、制作先不说,重点说一下餐桌上的卫生与文明那些事儿,说一说与饮食有关的不雅行为表现,意在警示欠缺者注意纠正餐桌上的某些不良习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按照礼仪去吃饭,吃出健康是关键。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有很多感染病例是通过聚餐传播的。所以,餐桌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关口,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按照传统的说法,应该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这餐桌上的礼仪真是多之又多。至于餐桌上的不文明现象,还真是只有人想不到,没有人做不到的,在吃饭上的不雅事情我们可能都会遇到过。对于这些小事,纸上谈兵还好些,如果是在餐桌上当面给别人指出,脸面上会挂不住,心里与你结下的疙瘩许久也解不开。这里的饭局包括了家庭成员间的就餐,以及外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聚餐。在分餐制还不能完全彻底实行的情况下,纠正以往在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就显得更有必要。

这吃饭的学问可多着哩,有人可能一生在吃饭上都达不到礼仪要求,更别说防病要求了。具体说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首先,吃饭前要先洗手,吃饭时要扎好袖口,以防止张开的衣服袖口碰到盘中菜品,这样既脏了衣服,失了脸面,又污染了菜品,使大家不愿再吃那个菜,也很不雅观;切忌“反鱼肉”的事情发生,自己吃过的肉块、鱼块不要再放回盘中(放在自己面前小盘中是可以的);不要在餐桌上剔牙,不管是遮掩着剔牙也好,还是背过身去剔牙,只要不离开餐桌,都是不文明的行为,若需剔牙应离开餐桌;吃饭尽量不要发出声响,不宜吧唧嘴,喝汤不要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吃饭要端住饭碗或扶住饭碗,吃多少盛多少,尽量不要剩饭和掉饭粒;不要把筷子竖插在饭碗中,别的原因不多说,单从礼节方面这样就很不雅观;不要用自己的筷子或羹匙给别人夹菜、盛放食品,这种做法,表面上是热情,实际上是传播疾病,自己的热情有时会给别人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有时还会引来客人的反感。

在吃饭上的这些礼仪我们都会用到,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的形成亦并非一朝一夕,要从儿童时期就要着手培养,使其知书达礼,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做到餐桌文明的前提,没有平日好习惯的形成,也就很难做到餐桌上的文明。如平日就要告诉孩子在客人未动筷之前不要先抄菜吃,更不要用手去盘中捏菜吃,这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有道是“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这样,假若在家吃饭时把脚放在椅子面上,外出聚餐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重复这个动作。如在一个不太正式的场合,我在吃饭时就发现有一名女士有意无意地把腿弓放在了椅面上,显得十分突兀又轻佻,与就餐的环境很是不和谐,可谓是大煞风景,这就是没有良好的礼教,平时没有注意纠正不良动作所致。

在平日要养成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须知人吃的食物越杂营养越均衡全面,对身体健康越有利。平日不挑食,才能做到在聚餐时不挑菜;平时有修养,才能做到聚餐时有礼貌。聚餐时抄菜不过盘中线,靠自己这一面抄到啥吃啥,自己面前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看准什么就抄什么,抄了就不要再放下,不能满盘菜中乱翻乱刨,以减少对菜品的污染。千万不要觉得好吃就不撂筷。通过聚餐要吃出文明,吃出素质,吃出人品,吃出健康。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吃饭和睡觉的行为准则,也是外出就餐时的礼仪。当然,外出聚餐时不说话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无缘不聚,聚餐本来就是交流的机会,但需要因时、因人、因场景而异,做到说话适度,不要随意插科打诨和吐槽,不要扯与主宾无关的话题。如果非说话不行,也要注意说话的技巧,避免非理性亢奋,做到说话就是说话,不要大声说话或连说带笑,这样更容易引起喷饭。不要在餐桌上争论事情,更不要在餐桌上猜拳行令酗酒,要避免这些餐桌上的诟病与极端行为,构建和谐的就餐环境,也避免把食物残渣喷出来,甚至喷入菜盘中,造成客人心中不满又大倒胃口。怎样做到说话有分寸,怎样做到说话的声音既不高还要让别人听到,如何把握这个“度”,这是需要我们仔细揣摩的。说话声音的高低要以让别人听到还又不显得刺耳,这才是恰到好处的“分贝”。古人讲究“秀色可餐”,这说明就餐环境对心情和食欲至关重要,至于“秀色”我们不可苛求,但要避免龌龊龃龉,做到说话不带脏字,如“痰”、“大便”、“脓液”等字眼,以免让人引起恶心和影响食欲。在家庭就餐,要注意餐桌上不训子,不提不愉快的事情,让家人有一个愉悦的就餐环境,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只要我们注重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学习,并养成好的习惯,就能成为在餐桌上既讲卫生又讲文明的人。

关于唾液的危害我们应该知道,因为这是关系到饮食卫生的直接因素。传统聚餐的实质是间接或直接地进行着唾液的交流,筷子又充当着唾液交流的工具。唾液的成分是什么?唾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而黏蛋白是唾液中主要的有机成分。唾液有哪些作用?利用唾液可以做亲子鉴定,可以做基因检测、检查幽门杆菌、做细菌培养、区别细胞成分,还可以鉴别诊断唾液腺瘤及其分型等。唾液就像“发物”,使食物很快变质,如一碗菜,如不动筷还能放到下一顿饭再吃,倘若是吃了几筷子,到下一顿饭可能菜就馊了,再吃就闹肠炎了。当你知道了唾液的危害之后,可能就不那么热衷于吃剩菜了。唾液能传染多种疾病,可以这样说,多数的病*性传染病都可通过唾液传播,包括甲乙型肝炎病*、流性感冒、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炎、结核病、梅*、支原体肺炎、幽门螺旋菌感染胃炎等,还有这次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为了减少唾液传播疾病的几率,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就餐时不要把筷子紧贴放到盘中的菜品上,这样筷子上的唾液直接污染了菜品,是很不卫生、不雅观的行为,这样既容易让别人倒胃口,还容易把疾病传染给别人。我们要想阻断通过唾液传染疾病的途径,就要坚决实行分餐制。

唾液既然能传染这么多种疾病,咱不说恋人之间的接吻制造了多少传染病流行的机会,如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就是夫妻之间最常见的传染病,虽然爱的力量可以提高免疫力,但却战胜不了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如果有人不听忠告,换来的则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有些人自命清高,视科普文章不屑一顾为废纸,但却抱着老*历不放,仍在重复着某些传统做法。如仍有极少数的老年人在充当着传染病的推手,竟自己咀嚼后再喂给孩子吃,这种传统的糟粕做法,让别人看到后心里很不舒服。又如某些人在倒香油或倒蜂蜜时遗留在瓶子外边一点点,怕浪费了可惜,仍再用舌头舔一下,把唾液留在了瓶口外侧,给某些传染病的流行人为地制造了机会;还有别人吹过或含过的乐器嘴拿过来就用,别人用过的水杯拿过来就喝水,这是有多么不卫生的行为,殊不知这里面隐藏了多少感染疾病的风险。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这说明有少数人确实不懂这其中的危害,也说明科普教育的必要性。

原来的合餐制是几干年留下来的传统做法,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我们人人都已经习惯了。受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和制约,觉得一家人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盘菜才更亲近,来了客人分餐制显得不够热情,认为这是淡化了亲情,疏远了朋友关系,缺少了人情味,要想改变这种模式何其难也!需要认识到,在这热闹的气氛掩盖下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三大交流,即情感的交流、唾液的交流、疾病的交流。新的防疫形势需要新的防疫措施,呼唤来一次就餐方式上的革命,不要让唾液吞噬我们的健康。因此,实行公筷、公勺及分餐制是大势所趋。实行分餐制现时可能还不太习惯,一时还适应不了,家庭中来了客人后公筷制嫌麻烦,分餐制又不好意思,现正处在一个“合”与“分”的过渡时期,需要慢慢转变。在饭店就餐,可以由服务员代替来进行分餐;如果在家庭中或某些小型场合聚餐,就要我们自己多动手劳动了。至于夫妻二人的小家庭模式不分餐倒可以谅解,毕竟是两个人的关系太密切了。但如果一方确诊有传染病时还是建议分餐为好,并使用固定的碗筷,以防止疾病的扩散。

餐桌上的卫生与文明,不是无用的繁文缛节,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分餐制是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的重要手段,这是发展的方向与潮流,更是防病与健康的需求。不管暂时适应与否,餐桌上的改革是一场势在必行的革命,更是一场长期的健康保卫战。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认清是“不好意思”分餐呢,还是让疾病有机会找上身呢?是“面子”重要呢,还是健康重要呢?是要身体健康呢,还是要疾病缠身呢?孰轻孰重,大家自会衡量,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不符合防病要求的传统饮食习惯都在改进之列,只有做好了餐桌上的预防,才能切断口口相传的食源性疾病,才能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年5月7日)

李友鹏(男),知名中医,北京名医名方研究推广中心特邀研究员,河南仲景医药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特效医术发掘整理委员会专业委员。原籍山东齐河,现居山东济南。文学爱好者,热爱生命,热心公益事业,注重中医养生研究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与诗歌多篇,创城征文获得济南市一等奖。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友鹏原创丨餐桌上的卫生与文明新冠肺